工价核算是服装企业现场管理非常重要的 环节,企业都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价标准,以达到公开、公正、公平的目标。大多数企业工价的核算标准和工序编排、现场人员分配以产品标准加工时间为依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又会遇到产品品种的变化、批量的大小、面料的难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确定工时和工价是一项让现场管理人员颇为头疼的事情。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解决工时、工价问题,提出了GST方案。
GST是通用车缝时间(General Sewing Time)的简写,是专门为缝制行业方法分析及时间标准设立的一门技术。GST就是以 正常的速度、正确的做法而定出 合理的时间,即标准时间,可用来评估包括裁剪,缝纫,熨烫,检验以及包装等一系列操作。
1、GST系统特点
①时间标准化,根据合理的标准方法制定出的标准时间。
②方法合理化,通过GST分析,预定动作方法,可以讨论确定何种方法更为合理、高效;易沟通每 工序的做工方法。
③是个人生产效率的衡量标准,通过比较工人实际加工过程中的产量同标准工时计算的目标产量,而核算出员工准确的生产效率。
2、GST系统动作分类
GST系统将每个动作进行了编码,GST代码分为两大类, 大类是40个常用代码,有7个小类;第二大类是12个补充代码,有1个小类,总共52个代码组成
(1) 层次代码
拿取并比对裁片(5个代码);对齐与调节(9个代码);成型(4个代码);使用工具(剪线及挑角) (6个代码);放到一边(4个代码);控制机器(7个代码)。点位与烫(5个代码)。
(2)补充代码。(12个代码)
3、GST系统时间单位
时间测量单位(TimeMeasurement Unit)简称TMU,是国际公认的预定动作时间系统(PMTS)的时间单位,时间数值可以转换为每秒/每分/每小时的TMU值
1小时=100000TMU
1分钟=1667TMU
1秒钟=27.8TMU
4、工序标准时间的计算
为科学合理的应对生产加工中的不同情况,工序标准时间的计算还需要添加一些系数进行调节。常用的调节系数有:捆扎系数,个人及机器宽放等,这样得出的工序时间才是工序科学合理的标准加工时间。
GST工序分析的过程是建立标准工时数据库的过程,从建立基础工序数据库到建立产品数据库。GST分析员首先必须对本公司服装产品的工艺相当熟悉,有良好的产品工艺分析基础,有一定的实践机位操作经验。
GST系统将操作动作分解为 个动素,慢节拍的分析是规范工人操作动作、去除多余动作的一种方式,这种规范化动作管理从基础的角度改善工人操作,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并将工时制定合理化,该系统是 有效的管理工时、工价的工具,也是企业生产标准资料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