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工时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2016-08-23

  工时管理软件是一套专门针对生产车间员工生产工时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可实时掌握现场所有生产线人员或生产线的状态,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及调度生产线人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系统的工时统计等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工时及效率数据,用于核算员工工资及计算人力成本,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统计、核算。标准工时系统以下是工时管理系统在人力资料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1.生产实际投入工时与考勤工时对比统计


  生产实际投入工时是工时管理系统采集端采集工时的汇总统计。工时类别分为:


  ?班组刷卡工时(任务开始、任务结束、上班、下班等)[累加工时]


  ?个人调整工时(迟到、早退、中途离开返回等)[扣减工时]


  ?非标工时(员工培训、会议、年假等)[扣减工时]


  ?共用工时(共用人员工时)[累加工时]


  ?停线工时(因停线产生的工时统计)[扣减工时]


  考勤工时一般是现有HR系统中存在的数据,WHS只要实现数据接口即可实现个人生产实际投入工时与考勤工时差值统计。


  2.标准工时管理(生产节拍)


  从历史经验值或ERP数据库中, 企业能够整理出指定产品在指定生产线的生产节拍,一般有两种表示方式:UPH(Units Per Hour)和每单位生产时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设备的改进、管理方法的改进及人员素质的提高,标准工时将是 动态值,工时管理系统中,标准工时引入了版本的概念,可以管理指定产品在指定生产线的所有标准工时记录,并在录入产出数的时候对应保存当前的标准工时值。


  工时管理系统只有在导入标准工时数据以后,才能根据生产任务的实际产出,得出标准投入工时(理论上的投入工时),而标准投入工时是计算生产效率的必要数据。


  3.生产任务管理


  生产任务定义了某天,某班次,在某条生产线,计划生产多少数量的某产品。生产任务一般情况下都是ERP中生产工单的分解细化。


  ERP生产工单中的计划开始及计划结束时间往往经过 跨度很大的时间段,并且给出了 总的计划产量,在实现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工单分解成生产任务,并指定有哪些生产人员负责生产。生产任务管理要实现的就是这些功能。


  4.达成率统计


  生产效率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进度指标。在工时管理系统中:


  达成率 = 实际产出总计 / 计划产量总计 * 100%